1941年俄罗斯发生了什么事情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悍然入侵苏联,苏联为国战争爆发,二战也开始进入高潮,苏联当时由于准备不足,战争初期损失很大,以后逐渐缓过神来,相继取得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扭转了战场不利态势,最后取得为国战争的胜利。
1941年11月7日,苏联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数十万红军官兵走过主席台接受斯大林等苏联党政领导人的检阅。之后,奔赴西部前线抗击法西斯德国军队的入侵。这次大阅兵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最终,把法西斯德国彻底击败。
莫斯科保卫战伤亡多少人
苏联官方档案:莫斯科保卫战中,红军阵亡214338人,负伤143941人;在红军的莫斯科进攻战役中,有 139,586 人丧生,231,369 人受伤。综合起来,在莫斯科战役中,红军阵亡 353,000 人,受伤 37.5 人。共有729,000人丧生。
从伤亡人数上来看,德军伤亡58万多人,苏军方面则伤亡了大约65万人。此外,苏联许多重要的城市更是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其他损失更是无法估量。虽然莫斯科保卫战最终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终,但苏联却也为此付出了难以承受的惨痛代价。莫斯科保卫战究竟有多么惨烈?看完这些数据后,许多网友不禁发出感叹:不愧是战斗民族!
主要有两个不同的版本
1、据俄罗斯公布的资料,当年苏联红军自1941年9月30日到12月5日的战役防御阶段,共战死和失踪51万4338人,负伤14万3941人。战役反攻期间的12月5日到1月7日苏联红军共战死和失踪13万9586人,负伤23万1369人。战役中总共损失约103万人(其中阵亡和失踪65万,负伤37万)。
2、苏联官方档案:红军在莫斯科防御战役中共有214338人阵亡,143941人受伤;红军在莫斯科进攻战役中共有139586人阵亡,231369人受伤。两者合计,在莫斯科战役中,红军共有35.3万人阵亡,37.5人受伤。总计损失72.9万人。
莫斯科保卫战是谁指挥的
苏联军事家朱可夫元帅指挥的著名战役是莫斯科保卫战。
麦克阿瑟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将军,他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战场上,参加过很多战争。二战中,他提出并指挥了菲律宾战役,其中也包括新几内亚战役。
蒙哥马利元帅,是二战期间盟军最杰出的统帅之一,他也是现代英国最著名的军事家。因为成功掩护了敦刻尔克大撤退行动而名震欧亚,他戎马一生,最得意的就是他的三次经典战役: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和诺曼底登陆。
朱可夫。
莫斯科保卫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一次重要会战,于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期间,苏联军队保卫其首都莫斯科及其后反攻德军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为保卫莫斯科并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
莫扎伊斯克防御线成了莫斯科接近地上的主要抵抗地区,苏联最高统帅部采取了各种紧急措施来保卫首都。10月9日,莫扎伊斯克防线指挥部获得了新组建的5个机枪营、10个反坦克炮兵团和5个坦克旅,这些部队被重新编成了第5集团军,由列柳申科将军指挥。
为了改进军队指挥,10月17日,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编为新的西方面军,朱可夫大将任司令员。同日,根据朱可夫的建议,在西北方向上掩护莫斯科的西方面军右翼部队第22,29,30,31集团军组建为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上将出任司令员,方面军的指挥机关则在原第10集团军司令部的基础上改建而成。
当然是朱可夫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救火队长啊!基本上都是苏联打不过了的时候派朱可夫去,马上就能扭转局势.就算不能马上赢也能将战斗维持到相持阶段。
1896年12月1日,朱可夫出生。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
1974年6月18日,朱可夫因病逝世,享年78岁。
德国闪击波兰的全过程是怎样的
1939年9月1日德国和其附属国斯洛伐克一同进攻波兰。9月3日法国、英国和英联邦成员国纷纷正式向德国宣战,但实质上给予波兰的支援则十分少,只有在法国萨尔当地发起萨尔攻势。不过9月3日时英国和法国也派遣海军部队封锁德国外海,期望能够破坏德国的经济发展并给予战况有些许支援。9月17日苏联在与日本就日苏国界战争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后也紧接着入侵波兰,波兰领土随即落入德国和苏联瓜分,而立陶宛和斯洛伐克也获得一部分土地。但尽管如此波兰政府始终没有宣布投降,相反地另外组织波兰地下国和波兰家乡军,继续在之后连同布署在波兰周遭各条战线的盟军部队一同作战。此外大约有100,000名波兰军事人员则撤退到罗马尼亚和波罗的海国家,这些士兵后来也加入抵御德国部队进攻的行列,而著名的波兰军情处密码局(Biuro Szyfrów)则带着有关破解密码的资料撤离到法国。已波兰军在美国犹他州同一时间日本则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中国城市长沙市首次发起攻势,但是在9月下旬被中国军击退。
说起二战,所有人第一个想到的莫过于“三个星期灭亡波兰”的恐怖闪击战,在这场战役中,德军第一次展现出令人震恐的战争潜力,更将闪击战这一军事上的巅峰战法演绎到了极致。那么,这场战争的具体细节是怎样的呢?
猝不及防的攻击1939年8月31日夜,德国人首先派遣一小队身穿波兰军队制服的党卫军队员捣毁了德国与波兰边境的格莱维茨电台,他们向空中鸣枪,并接管了电台。这些党委队员刻意用波兰语宣称:“波兰人民!波兰和德国之间的战争快要开始了,团结起来,打倒德国人!”很明显,这种贼喊抓贼的戏法只是德国为了找到一个战争的借口。果不其然,第二天凌晨4点40分,德国空军开始轰炸波兰的空军基地。5分钟之后,德国地面部队越过德波边境,进入波兰境内。而这次军事行动理由正是那次所谓的“战争挑衅”。图/格莱维茨电台事件战争刚刚开始开始,德国空军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彻底摧毁波兰的空军力量。波兰所有的重要军事基地都遭到了德国军队地毯式的轰炸,德国空军所到之处的所有地面目标也都遭受到了重创,波兰的空军在三天之内彻底瓦解。随后,德国空军重点摧毁公路、桥梁、铁路和其他交通设施。大批波兰陆军在企图抵挡德军的地面进攻时,同样了德国空军几乎一刻不停的轰炸,整个波兰的军事体系在几乎濒于崩溃。 图/天空中的闪电战跟随空军一起的是德军恐怖的地面武装——由古德里安将军率领的第三与第四集团军,在波兰北部走廊如入无人之境,迅速斩断了波兰与北部沿海地区的联系。波兰军队在地面站场上使用自己引以为傲的骑兵团对德国步兵进行袭扰,但不幸的是,他们迅速陷入了德军装甲车集团军的包围而全军覆灭,负责指挥的上校军官当场阵亡。 图/波兰骑兵队9月5日,波兰军队不得不下达总撤退的命令,力争把所有波兰军队撤退到华沙以东的波兰东部地带。随后,不可一世的古德里安元帅率领他的四个装甲师直插入华沙东部地区,打乱了波兰军队重新组织防线的组织。9月17日,随着布祖腊战役的结束,波兰军队最后一支成编制的罗兹军团覆灭。至此,波兰部队已经彻底被拆解为小分队形式,无法组织大规模的战役。 图/德军装甲部队北极熊的野心与华沙沦陷就在波兰主力军覆灭的当天,苏联红军开进了波兰境内。驻守东部的波兰军队仅由国民自卫队、边防警备部队和一小部分预备役骑兵组成。这种配置的部队面对苏联军队的进攻分分钟就便解除了武装。德军在接到上峰的命令后开始从波兰东部撤军,将这些土地转交给苏联(这些在8月份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已经达成了共识)。 图/苏德瓜分波兰的寇松线德军从东部撤军之后,便可以腾出手来解决尚在顽抗阶段的波兰领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首都波兰。9月26日,德军第八军团开始对华沙城展开凌厉的攻势,波兰守军在当天就被突破了外围阵线。第二天下午,守城的波兰将军为了减少波兰人民的无辜死伤,率领14万守军缴械投降。就这样,波兰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再次从历史上消失。波兰是德国与苏联共同地缘利益下的牺牲品,德军占领波兰后获得了巨大的战略纵深,而苏联则完善了自己的“东方战线”。再者,波兰的综合国力与德国存在根本性的差距,现代战争条件下,这是一场没有疑问的战争。参考文献:1. (英)吉尔伯特著 孔娅妮等译,闪击战,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2. (英)伊恩·巴克斯特著;谢伏亚,胡伟译,闪击战 未经披露的照片档案,从突袭波兰到横扫北非,航空工业出版社,2015这个问题我来谈谈!爆发于1939年9月1日的波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也是德军“闪电战”战术的首次实践,关于这场战役的进程很多答友已经做了详尽的介绍,这里笔者想谈谈波兰国土防御计划的形成以及对于最后战役结果的影响。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大部分时间里,波兰的主要防御方向在于东方,而非西方,即将苏联作为最主要的威胁,这并不奇怪,毕竟以毕苏斯基为代表的波兰领导层对于苏联的仇恨和防备远胜对德国的担忧,而且在1933年前德国依然受到《凡尔赛和约》的束缚,表面上仅有10万陆军和一支弱小的海军,没有空军,而波兰却是当时欧洲数得着的军事强国,因此,在1935年毕苏斯基去世前,波兰军队主要部署在东部边界上,大部分防御筑垒也都在东部。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波兰陆军在欧洲范围内还是颇具实力的。
然而,随着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德国在两年内就摆脱了和约,重建了德国武装力量,短短六年时间里就把十万国防军扩充为一支超过百万之众的庞大军队,其中包括5个新锐的装甲师,建立了拥有超过2000架飞机,训练有素、技术先进的空军,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形成了对波兰的优势。更让华沙感到恐惧的是,随着德国在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已经形成了对波兰的三面包围,一战后由《凡尔赛和约》造成的波兰走廊也成为德国发动对波战争的直接诱因。在这种形势下,波兰于1938年开始拟定新的对德防御方案“西方”计划,但直到1939年4月才将其具体化,而到战争爆发时,这个方案还远远不够完善。
1939年9月进攻波兰的德军装甲部队,5个装甲师和4个轻装师在空军配合下成为波兰战役的决胜力量。
就1939年4月以后的形势而言,波兰在北、西、南三面都受到德国的威胁,从地理位置上看部署在波兰西部的部队很容易陷入德军的合围,在军事上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当时法国军事顾问曾建议波兰将军队主力部署在中东部地区,依托维斯瓦河、桑河等天然屏障阻挡德军的进攻,仅在西部留置少量部队进行迟滞,为后方组织防御争取时间,部分波军将领也支持这种观点。但是这种放弃西部的部署在政治上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波兰主要的工农业地区和人口密集区基本都在西部国土上,一旦放弃难以支撑波兰军队的持久作战,对民心的打击也甚大。同时,波兰政府中很多人担心放弃西部,会使英法与德国达成“慕尼黑协定”式的妥协,从而出卖波兰的利益。因此,波兰只能将军队主力部署在国土西部,承受着在战争之初就陷入合围的巨大风险,并将转危为安的希望寄托在英法在西线的进攻上。
德军闪击波兰的时间,即1939年9月1日,凌晨4点45分
地点:波兰布格河以西即波兰西部
作战时长:36天
双方兵力投入对比,德军,44个师,7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4个摩托化步兵师,预备队62个师,共计总兵力,160万
飞机,1939架
坦克,2800辆
波军,7个集团军,4个战役集群,39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3个山地步兵旅,2个装甲摩托化旅,80个民防营,总兵力100万
飞机,900余架
轻型坦克,220辆
超轻型坦克,650辆
1939年9月1日,以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式爆发,这是一朝没有悬念的战争,德国的钢铁洪流滚滚而来,驰骋于波兰平原之上,如虎入羊抵抗的是群入无人之境,而就在波兰奋力抵抗的时候,斯大林又背后又给捅了波兰一刀,斯大林真是大手笔啊。但波兰落到如此地步,完全是自己找的。德国攻击波兰就此产生新的战术--闪击战。
这次战役的作战时间是1939年9月到10月,本次战役德军投入44个师,包括11个装甲师,4个摩托化师,1939架飞机。2800辆坦克,总兵力88万。德军总指挥博克元帅(59岁),龙德施泰德元帅(64岁)。而波兰投入7个集团军,870辆坦克,400架飞机,30个师。总兵力100万,波兰武装部队总指挥雷兹(53岁)。此役,德军仅用28天攻克华沙,10月6日基本基本占领波兰全境,波军死亡6.6万人,伤13.3万人,被俘69万,10万人逃入邻国,德军仅仅伤亡4万余人。在在战前3月和英法签署的保护协定的波兰,做梦都想不到,典型的墨迹未干,当德军长驱直入的时候,英法联军也只是宣战而已,没有出动一兵一卒。袖手旁观而已。这就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将自己的国家安危寄托于他国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这也许就是小国的悲哀吧。
而在战役中。波兰方面战术保守,依旧按照一战的作战构想来看待二战。战略思想的巨大落后使得波兰在战争还没有开始输了。而且双方的兵力基本上处于相等的情况。第二就是错误的结盟,在二战前,几乎把所有的欧洲大国都给得罪了,德国自不必说,斯大林对波兰恨的咬牙切齿。与置波兰死地而后快。法国对波兰的首鼠两端更是厌恶至极德国入侵波兰以后,英军鞭长莫及,而法国就是 典型的见死不救。但这一切都是波兰外交战略的失误。战争一开始波兰就是孤军奋战,而后又被苏联捅了一刀。苏联入侵波兰历时12天。苏联领土向西推进200到350公里。苏军阵亡734人,伤1862人。波兰被俘30余万,一个拥有3400万人。60多万平方公里,100多万军队的波兰就此亡国。而至于德军的具体指挥和作战已经必要描述了,四个字形容足以,那就是苍鹰搏兔。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说来话长。
希特勒进攻波兰的野心由来已久,前事不谈,我们直接入题。以下是全程。
1939年9月1日凌晨,希特勒下令进攻波兰。从德国出发的轰炸机向波兰呼啸而去。
9月1日傍晚,德军突破波军防线,德军第3、4、8、10、14等各路集团军互相配合,向波兰腹地快速推进,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
9月3日,英、法先后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停战,否则对德宣战,德置之不理。
9月6日,经过惨败的波兰政府被迫迁往卢布林,波军总参谋部迁至布勒斯特。
9月17日德军合围华沙,波兰政府弃民众于不顾,逃之夭夭,经罗马尼亚、巴黎,流亡伦敦。
9月18日,波兰会战达到高潮,此时的波军除少部分在苏波边境外大部被围,波军总司令斯米格威·罗兹元帅已完全失去对部队之控制,整个波兰军队一片混乱,只剩华沙等少部分地区仍在单独作战。
苏联此前因《苏波互不侵犯条约》未曾出手,波兰政府出逃后终于“体面”出兵波兰。
9月18日,苏德于布列斯特——力托夫斯克会师。
波兰和俄罗斯同为斯拉夫民族,但是命运非常坎坷,数次亡国。
二战期间,德国闪击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意义上的开始,波兰是英法的逆鳞,不能丢失。
德国闪击波兰,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德国与苏联的默契,联合吞并波兰。
在那个时代,德国的闪电军团,波兰普通大兵根本没有抵抗之力。那么大的东欧平原,
坦克直接开过去,不就是闪电袭击吗?
1936年9月1日清晨,德军联合附庸国斯洛伐克军队入侵波兰。德军从西,北,南,三个方向向波兰境内展开攻击。战前德军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陆军动员约150万人,2500辆坦克,2000辆装甲车,9000余门火炮。空军出动约2000架飞机,海军出动20艘舰艇封锁波兰及攻击旦泽自由港。由于德军战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第一波次的打击中就已将波兰的空军大部分摧毁,交通枢纽被瘫痪。德军的坦克部队和机械化部队在战役初期便以速度优势突破波兰防线,向纵深挺近迂回包抄波兰军队。波兰战役也检验了德军的新军事思想和技术装备为后来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德国闪击波兰有很大的原因是波兰自身造成的,以不符合自身国力的情况下对周边国家一视同仁的进行远交近攻,在一战复国后东方攻击苏联,西面对德国施加压力配合英法分割德国本土和普鲁士的联系,南面对捷克摆出咄咄逼人的架势索要领土。
莫斯科战役中,哪些因素遏制住了德军的凌厉攻势
我也花了一些时间对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分析,这次巨大规模的会战,是苏联红军积极主动的防御和苏联人的顽强意志之下所取得的,跟天气没关系,很多文章都说跟天气有关系,德国的地理位置也是偏北,和莫斯科的维度差的不多,如果温度太低影响德军,也影响到红军。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反攻的时候,大雪局部2米厚,根本没法侧翼迂回包围,只能正面进攻,当时气得赌注说后世再也不会说德军失败不是天气原因。
1、俄罗斯战略纵深太大,德国一路打来时间太长,损失过大;
2、苏联人实力强,后备人员无数,拖够了时间和战机(熬到冬天,托散德军主力、积蓄后备力量等);
3、德国战略有误,应该集中兵力直扑莫斯科,从心理上先打垮苏联人,然后俘虏和歼敌更容易。
历史没有如果和假设,从希特勒决定开始进攻苏联时就开始了他的末日,就算德军占领莫斯科、斯大林格勒,那么还有另外的二战转折地点等着他们。当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已经形成了,希特勒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关于第2次世界大战最著名的猜想之一,就是1941年的寒冬是不是导致德军无法攻下莫斯科的原因,是严寒挽救了苏联?
许多人认为寒冬严重的削弱了德军的战斗力,但更多的人认为苏联的实力能够挺过这场战争,天气仅仅是锦上添花而已。过去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大多数都是从天气角度来入手直接探讨双方的利弊与得失,这方面的争论可谓是争得不可开交。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台风战役期间德军和苏军的战争情况来看问题,就能得出很明显的答案。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对莫斯科的进攻行动代号为台风行动,这次行动从9月末10月初开始,随着寒冬的降临,德军越来越困难,严寒导致德军装甲部队彻底瘫痪,坦克装甲车难以发动,步枪无法击发,士兵缺乏御寒的装备。到11月12日,在强大寒流的影响下,本来是零下10摄氏度的天气突然骤降到了零下40多度,百万大军和上千辆坦克战车仿佛被全部冻住了。
有德军士兵形容这次严寒的恶劣程度:“野外的铁丝都冻得带有甜味,不信你用舌头舔一下”。到了11月13日,整个进攻莫斯科的战线上,德军有500多辆坦克的发动机被冻裂,抛锚无法开动。900多辆卡车因为缺乏防寒设备在突然降温中彻底报废,德军有9000余人被冻死冻伤人。到了12月5日的时候,因为天气的转寒以及苏军抵抗的增强,德军彻底失去成功的希望。
而在这个台风行动的前2~3周时间,天气还是较为晴朗的,这段时间内,德国和苏联的作战可以被用来推测如果天气质量良好战事会是什么样的情况。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基辅战役是世界上最大的合围战,总共70万苏军在这个口袋中被歼灭,但是事实上,德军在台风战役前两周内形成的维亚基马布良斯克包围圈,才是真正最大的包围圈。在台风战役开始的时候,德军和苏军的作战人数都是大约120万。而德国军队以两个装甲集群为主力,在头两周内就成功分割包围了苏军的多个重兵集团。在开战一周的时间内,苏军重兵集团就显现出被包围的迹象,在两周的时间内,整整85万的苏军就已经落入了德军部下的几个口袋。不仅如此,这些被围的苏军被截断了后勤,而且大多数都丧失了指挥以及士气,基本上已无力对德军形成大的威胁。可以说在台风行动发起的两周内,德国军队就已经决定性的击败了当面的同等数量的苏军,任何强大的有组织的单位都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些独立的弱小单位还能防守。
而构筑了如此巨大的包围圈,德军的伤亡又有多少呢?令人震惊的是按照一名瑞典军事学家的说法,德军在这场行动中的阵亡负伤以及失踪人数加起来仅有不到6万,考虑到这场战役的规模以及对苏军造成了80多万人的损失,这个数字是相当轻微的,两边的作战交换比达到一比十几。究其原因,1941年的德国军队比起苏联军队而言,无论是在训练水平,军人素养还是在战争指挥艺术方面都远远高出对手。尤其是在战争之初丧失了大量精锐的苏联军队,只能不断的抽调质量更次的补充兵进入,从而加剧了两边质量的差距。再加上德国军队对装甲兵团的熟练运用,他们能够轻而易举的通过闪电战和迂回战术,对大而笨重的苏联军队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由此可见,如果天气情况继续保持良好的话,即使苏联后期从远东调来,100多万援助部队,仍然不能改变战争的局势。德国中央集团军情在经历了台风行动的第一阶段之后,总损伤人数仅有大约6万,经过补充基本可以维持战力。而之所以两边的形式自第二阶段以后急转直下,那么最合理的解释就只能是天气原因了。